Skip to main content

 

 

日常生活中,难免会有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浑身酸软无力的时候,很多人或许觉得是小事情,不太在意,但如果经常“茶饭不思”,还会手脚发麻、心跳过快,就要注意可能缺少了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1。

 

 

维生素B1属于水溶性维生素,很快会被吸收和排泄,不会在人体内久留,而现代人吃得越来越“精致”又常导致其摄入量不足,因此很容易“告急”,引起涉及消化、神经及循环系统的疾病。

 

 

维生素B1缺乏引起多个系统“破防”

 

维生素B1作为糖代谢的必需辅酶,维持体内各个系统能量的正常供应和代谢,如果维生素B1不足,胃肠蠕动速度减缓,食欲下降,腹胀、便秘、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问题会随之而来。

 

 

除了影响消化系统,又被称为抗神经炎素的维生素B1还作用于大脑、神经系统,长期缺乏维生素B1将导致以末梢性神经炎为主要症状的干性脚气病,具体表现为手脚发麻、刺痛、有蚁行感等,走路没有力气,肌肉疼痛甚至萎缩;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脑-脚气病(韦尼克-柯萨可夫综合征),患者会有精神错乱、记忆障碍、共济失调、眼肌麻痹甚至昏迷。

 

末梢性神经炎

 

共济失调

 

缺乏维生素B1也会损伤循环系统,诱发湿性脚气病,引起身体水肿和心悸、气短、心前区胀闷、心动过速等心血管系统障碍,如没有及时发现治疗,常发展为心力衰竭。

 

维生素B1与消化、神经和循环系统等正常运作息息相关,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饮食习惯、烹饪方式等影响,体内维生素B1很容易就会不足。

 

 

破解维生素B1易“告急”的原因

 

我们主要通过饮食来获取维生素B1,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们吃得越来越“精致”,离维生素B1却越来越远

 

 

维生素B1多存在于种皮、糊粉层和胚芽中,膳食主要来源为未经精加工的谷类食物,但国内一日三餐通常以精加工的米、面粉为主食,而全谷物杂粮吃得少,加上维生素B1不耐热,又怕碱,还容易在淘米等清洗过程中溶解在水里,再经过五花八门的烹调,其损失率不可低估,常常供给不足。

 

另外,贝类、甲壳类和淡水鱼含有的维生素B1酶、酒精等物质都会增加维生素B1的损耗。还有特殊时期如怀孕、母乳喂养时,对维生素B1的需求量大增,如果不额外多补充,也可能因为供需失衡而致维生素B1短缺。

 

 

从这几点入手预防维生素B1缺乏

 

我们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主要取决于从食物中摄入的量,因此要预防和改善维生素B1缺乏的疾病风险,首先要重视调整饮食,绘云生物营养师小云为大家整理了这几点建议:

 

 

1、选对维生素B1含量高的食物:全麦面粉、燕麦、大麦、小米、糙米等全谷物杂粮,红小豆、芸豆、绿豆、蚕豆、豌豆等豆类,土豆、红薯等薯类,还有葵花籽仁、花生仁、开心果等坚果油籽,以及瘦肉、动物内脏等食物的维生素B1含量较丰富,每天可以搭配食用。

 

2、含有维生素B1酶的食物不宜生吃:贝类、甲壳类、淡水鱼等海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酶,经常大量吃海鲜刺身,摄入过多维生素B1酶,将加快维生素B1分解代谢使其短缺。

 

3、注意烹调方式避免维生素B1流失:维生素B1在碱性环境中极易流失,但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,加热不易分解,需要长时间高温熬煮食物时,可以适当加些醋,避免添加小苏打等碱性物质。

 

除了注意饮食保障维生素B1的充足来源外,定时检测则能有效评估体内维生素B1的水平,预防其短缺。

 

 

精准检测,维生素B1随时掌控

 

随着现代人健康观念的改变,越来越多人也意识到及时掌控身体必需的维生素水平的重要性。

 

在各种维生素检测需求增加的背景下,绘云医学检验实验室采用目前检测维生素最为先进的LC-MS/MS质谱技术,可精准测定人体内维生素B1含量,并为原发或继发性维生素缺乏提供诊断依据,制定个性化补充或治疗方案,助力防治维生素B1缺乏导致的亚健康和慢性病。

 

 

大部分人对维生素的印象可能停留在为健康“锦上添花”的营养物质,但像维生素B1,在维持身体众多系统功能、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其实是必不可少的“基础角色”,多些对维生素的认识和定时检测、科学补充,将全方位保障我们的健康。

 

你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

为什么茯苓能成为药材界降糖降脂“能手”?

为什么茯苓能成为药材界降糖降脂“能手”?

  自古以来,对茯苓的记载可以说是“史不绝书”,并总是和“神药”、“长生”等有超能力色彩的词汇关联在一起。   那么,茯苓究竟有哪些妙处,让它被称为“四时神药”?现在一起解锁茯苓在改善肠道环境、调节糖脂代谢方面的作用。     茯苓,又称云苓、松苓,多寄生在松树根上,其药用部位是茯苓菌核,味甘、淡、性平,《神农本草经》称其“主胸隔逆气,利小便,久服安魂补神,不饥延年”,具有利水渗湿、益脾和胃、宁心安神的功效。   作为传统中药,茯苓也是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的原料之一,主要成分包括茯苓多糖、木聚糖、酸性多糖、甘露聚糖、茯苓酸等,其中茯苓多糖是最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,也是茯苓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。     多糖是一类能促进或加强机体健康,控制细胞分化,调节细胞生长衰老的非特异性广谱免疫调节剂。目前,有许多食药用真菌多糖,如茯苓多糖、灵芝多糖、黑木耳多糖等被广泛研究,并且展示了不同的生物活性。   代药理学研究表明,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炎症、降血糖、降胆固醇,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,它们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肿瘤或癌细胞的生长,并且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。     茯苓多糖有助于降低血糖     国内关于茯苓多糖的研究中,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式诱导构建 NIDDM(Ⅱ型糖尿病) 小鼠模型,并分组灌胃不同剂量的茯苓多糖和罗格列酮,发现灌胃28天,茯苓多糖能有效降低NIDDM小鼠血糖,且高剂量灌胃效果较佳,接近罗格列酮的降糖效果。   此实验还观察到茯苓多糖对小鼠耐糖量有一定的影响:没有灌胃茯苓多糖和罗格列酮的小鼠组,血糖水平在给予葡萄糖后30分钟达到高峰,尽管此后开始持续下降,但是120分钟后仍处于较高水平。   灌胃了不同剂量的茯苓多糖的小鼠,血糖水平在30、60、90和120分钟的时间段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,表明茯苓多糖能控制NIDDM小鼠血糖接近正常水平,改善糖耐量的异常。   另外,小鼠灌胃茯苓多糖28天后,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相比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。相关研究发现,血清胰高血糖素的升高能引发高血糖、高胰岛素血症,而茯苓多糖可调节血清胰高血糖素,从而改善NIDDM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状态,降低高胰岛素血症。       茯苓多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  NIDDM患者通常伴随着脂代谢异常,主要原因是糖代谢紊乱导致糖异生增加,脂肪和蛋白质大量分解,摄取及转运脂质的能力降低,而脂代谢紊乱又使得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。   在NIDDM小鼠实验中,相比糖尿病模型组,小鼠灌胃茯苓多糖28天后血清TC(血清总胆固醇)、TG(血清甘油三酯)和LDL-C(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)水平显著降低,HDL-C(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)水平显著升高,表明茯苓多糖能一定程度上改善NIDDM小鼠脂代谢紊乱情况,降低血脂水平,从而又对血糖产生调节作用。     茯苓多糖对肠道的影响     一项发表在中国天然药物杂志(英文版)的研究显示,茯苓多糖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改善糖脂代谢。   在 ob/ob小鼠(肥胖症小鼠)口服茯苓多糖实验中,小鼠糖脂代谢有显著改善,肝脂肪变性状况减轻。   摄入茯苓多糖后,肥胖小鼠盲肠中产丁酸盐的毛螺菌属、梭菌属丰度增加,肠道中丁酸盐含量增加,改善了肠粘膜完整性,并通过激活PPAR-γ通路增加脂肪酸的β-氧化、降低硝酸盐的产生。   另外,粪菌移植实验证明,肠道菌群介导了茯苓多糖的促健康作用。     茯苓多糖作用于肠道微生物,对酒精性脂肪肝也有一定的改善。在Gut Microbes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,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肠道真菌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过度增殖,而该真菌可增加肝脏内的前列腺素E2水平,从而加剧酒精性脂肪肝。   小鼠口服茯苓多糖后,肝脏炎症损伤和脂肪积累得到减轻,其背后机制是茯苓多糖通过激活肠上皮细胞PPAR-γ信号通路,缓解炎症,促进低氧状态,从而抑制酒精引起的真菌和变形菌的过度生长,显著提高厚壁菌与变形菌的比例,增加毛螺菌科丰度,缓解肠道菌群失调。   小结   ■  茯苓多糖可减轻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和肠道炎症反应; ■  茯苓多糖可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系统; ■  茯苓多糖调节肠道菌群,改善肠道微生态结构,对部分代谢性疾病有改善作用。     参考文献   [1]  黄聪亮, 郑佳俐, 李凤林,等. 茯苓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研究[J]. 食品研究与开发, 2016, 37(4):21-25. [2] Sun S S ,  Wang K ,  Ke M A , et al. An insoluble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sclerotium of Poria cocos improves hyperglycemia, hyperlipidemia and hepatic steatosis in ob/ob mice via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[J]. 中国天然药物(英文版), 2019. [3] Sun S ,  Wang K ,  Sun L , et al. Therapeutic manip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by polysaccharides of Wolfiporia cocos reveal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gut fungi-induced PGE 2 to 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[J]. Gut Microbes, 2020, 12(1):1830693.  

健康2021年6月10日
WeChat Knowledge
不必谈“脂”色变 有种脂肪可抗击肥胖和调节血糖

不必谈“脂”色变 有种脂肪可抗击肥胖和调节血糖

    说到身材管理,减脂塑形是大热词。然而许多研究发现,成年人体内含量很少的棕色脂肪可以帮助我们减肥,还对控制血糖有益。     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   人体的脂肪可分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,虽然都是脂肪,但两者的外表、结构以及功能都不相同。   多项研究显示,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 ,还是分泌一些激素和细胞因子,参与能量代谢以及影响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发生发展的内分泌器官。       让人发胖的白色脂肪需要警惕   人体内脂肪大多是白色脂肪,能将长期不运动或进食过多而消耗不完的糖类、脂类等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在其细胞的脂滴里,白色脂肪越多,身材越显得臃肿。   除了储存能量,白色脂肪还能维持我们正常体温,并分泌调节食欲控制体重的瘦素,增强食欲、升高血糖的白脂素(与肥胖和糖尿病密切相关)等激素。   白色脂肪(橙色部分)在人体内的分布 图片源于维基百科   白色脂肪主要分布在皮下和内脏周围,又可分为皮下白色脂肪、内脏白色脂肪。   其中,内脏白色脂肪释放出的化学物质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,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,尤其需要警惕。       棕色脂肪有助减肥和血糖平衡   不同于白色脂肪储存能量,棕色脂肪主要功能是消耗能量产热,在全身的能量代谢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在棕色脂肪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,能促进脂肪分解和消耗葡萄糖等能量,为身体增暖驱寒。     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:激活棕色脂肪可以提高15%的新陈代谢,这意味着一个成年人即使一动不动,一天都可以多燃烧300卡路里热量,简直是“躺赢”式减肥。   激活棕色脂肪不仅有利于减肥,还可促进脂联素、鸢尾素等激素的分泌,从而降低炎症水平,提高胰岛素敏感度,稳定血糖,预防和改善糖尿病,被视为治疗肥胖症和二型糖尿病的可行方法。      如何激活棕色脂肪?    棕色脂肪含量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变化,婴幼儿时期占比更高,年龄越大、体型越胖的人体内棕色脂肪越少。   据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 Aaron Cypess估计,一名67.5公斤重的成年人可能含有9.9-13.5公斤的脂肪,而他体内的棕色脂肪含量可能仅有56-84克。   虽然量少但威力大,不到100克的棕色脂肪如果能被完全激活,一天内可以多燃烧300-500卡路里热量。   那怎么才能激活棕色脂肪,帮助我们燃烧白色脂肪消耗过剩能量呢?   降温 由于棕色脂肪主要功能是产热,在寒冷环境下,棕色脂肪会因人体感觉寒冷需要热量而被激活。   运动 有研究显示,运动可以促进“白色脂肪棕色化”,同时增强棕色脂肪细胞中与产热相关的物质UCP1的活性,从而达到激活棕色脂肪的目的。     调整饮食 过多的胰岛素分泌会阻碍白色脂肪棕色化,因此要避免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少胰岛素分泌。   绘云生物研究团队在动物实验中发现,高脂饲养小鼠喝茶褐素水后,肠道菌群中一些有益细菌的含量大大增加,非12-羟基胆汁酸的水平也随之增加,加强了棕色脂肪表达和白色脂肪减少基因的表达。   另外,苦味苷(橄榄叶的主要成分)、咖啡因等也有提高棕色脂肪细胞活性的作用。而大豆食品、肉类、鱼类、甲壳类所含的精氨酸有减少人体内白色脂肪细胞、增加棕色脂肪细胞的作用。     良好睡眠 在一项大鼠实验中发现,睡眠充足可以激发分泌更多的褪黑素,而具有较高褪黑素的大鼠,拥有更多的棕色脂肪。     天泊宁茯苓普洱茶    绘云生物旗下绘云医药经过科学研究和实验,研发出一款将普洱茶提取物茶褐素、茯苓提取物茯苓多糖以科学配比调制而成的天然饮品——天泊宁茯苓普洱茶粉固体饮料,长期饮用有助于激活棕色脂肪,抗击肥胖,更好管理身材。  

健康2021年7月8日
WeChat Knowledge